香书小说 > 穿越小说 > 李自成的明末游戏 > 镰刀割断旧乾坤 第56章 乱七八糟发大水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info
    二刈子当然不能交出去,革命军地盘革命军做主。

    枪毙!①清代开始大规模把铳改叫枪,不大好,此枪和那个枪混淆了。为了看文方便,咱也叫枪吧。

    执刑人张鼐想讨要大统领的“御枪”玩耍,被李自成一脚踢了出去。

    那是杆仿光头的“中正式步枪”,尽管是残次品,也花了大半年才弄出来。不光是枪,颗颗子弹都是大统领亲造,只剩二十二发了。哪能给他浪费。

    而且因为冶金不过关,中正枪寿命有限。比如击针,不知道哪天就断了。

    这种枪百年内都不可能装备军队,就算技术上过关,从性价比上看完全没必要。革命军只用前装线膛枪已经足以吊打全世界。

    张鼐连线膛枪也没要到——军里目前只有五杆。

    他用滑膛枪执刑。

    被捆绑后的二刈子放在远隔一百二十步,第一枪打飞了;把犯人拉到百步,一枪中腿;八十步,一枪中胳膊;五十步再打,蒙了个爆头。

    “好枪!”张鼐美滋滋自夸一句。

    杀人不过头点地,小伙儿过分了。这也算是在军营长大的坏处,死伤见多了,不当一回事。

    死在张鼐手里的已有四五十人。

    前头沁水县里,被刘师爷打发下乡的胥吏衙役地痞恶棍都被革命军绑了。张鼐先让他们练习走队列,一帮人还以为被强迫入伙了。

    结果,张鼐让他们拿着木棍列队齐步走模仿敌军,然后带着兄弟们端枪打靶。户房书办祁清彪猫腰乱跑,被张鼐追上前一刺刀捅死。

    太行山之战小伙儿也参加了,亲手炸死九条龙,从甲长升任副队长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十一月过去是闰十一月。

    下了场雪,天寒地冻。

    陕西那边仍然热闹。

    前受抚反王白柳溪在鄜州重新起事,与刘民悦等袭甘泉县。

    之前投降加入官军的混天猴趁机也反了,杀河西兵备道张允登,夺了甘泉,劫饷银十万。

    混天猴随即又克葭州,兵备道郭景嵩毙命;白柳溪等人跑去攻占了宜君县。

    陕西总督洪承畴急忙檄调曹文诏、张全昌两部合剿。

    赶跑了混天猴,前受抚人员谭雄又起兵占据了安塞。李卑、曹文诏、王承恩等前往征剿。

    杨鹤曾经招抚的“流寇”,到这个月几乎全反了。

    神一魁被部下黄友才所杀,黄友才将他的首级送往明营“乞降”,但仍据守宁塞。

    薛红旗、张存孟等进抵安定城下。“城中贫民恨富人,为之内应”,安定遂陷。王承恩跑来围剿。

    刘五、郝临庵、可天飞等部围攻环县。甘肃总兵杨嘉谟、宁夏总兵贺虎臣急来救援。

    倒是张献忠、罗汝才暂时又投降了……

    “上忧延绥贼蔓,以吴甡请饷及洪承畴疏,切责户、兵二部。兵部尚书熊明遇请措二十万金接济秦中。”

    随着黄河冰冻,在陕西待不住的反王们会由晋南晋西陆续进入山西。

    宁武总兵孙显祖被谷可成吸引到宁乡石楼一带,刘宗敏联合三家反王跟官军干了一仗,打死参将周应乾。孙显祖被吓跑了。

    各地都乱。

    此时关外投降的祖大寿应该返回了锦州。

    辽东巡抚向朝廷弹劾他率队献城投降,可崇祯皇帝不仅没有降罪,反而提升祖大寿为左都督,领锦州。

    并不是崇祯蠢。是因为尾大不掉,轻易不能得罪。悲哀!

    崇祯帝几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,人家就是不去。

    傻子才去,去了必死。

    单是“己巳之变”中祖大寿率队哗变就够得上一次死罪,那行为实在太恶劣了。山西巡抚耿如杞和总兵张鸿功那种被饥兵拖累的都死了,祖大寿怎么可能有活路。

    皇帝气的上火也没啥办法,真逼急了,祖大寿绝对会投鞑。那样辽东就完了。

    满桂、赵率教、何可纲等人一死,那边已经没有将领能镇的住祖大寿。你有啥办法,还不是要每年拨款五百万两银子养着他。

    饮鸩止渴!

    此时,孔有德也应该遭遇了“吃鸡”之祸,马上要回师登莱。

    让他们闹去吧。

    上党革命军再养养精神,预备年后到来的轮番大战。

    李自成放下各路传来的情报,跑出去检查了下收集来的农作物种子。

    玉米早在一百年前就传入中国了,红薯和土豆进来也有几十年。

    但种植还不广——

    老农们对新作物不熟,不敢种;

    又从南方引进开种,而它们更适合干旱、贫瘠、寒冷的北方;

    限于各种条件,当下人员物资技术流动相当缓慢,新东西几十年不出县境都正常——水车都出现上千年了,然而兰州直到明嘉靖年间才有外游归来的进士老爷仿造成功,开始大规模使用;

    土豆、红薯育种需要脱毒,否则产量感人。“第2年孬,第3年变成枣”,几乎绝产。然而普通老百姓哪里懂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徐光启还有些问题没研究透——

    一冻即腐坏不可食,如何保存?——挖地窖。

    发芽需天暖,北方只能开春与其他作物同种,然其生长期过长,其他作物都已收此物尚不能收。又耽误冬小麦,使得一年只能种一季,这样其增产就无用。——提前育苗。

    等等问题李自成都能解决,他可以冒充半个农业专家。

    还可以玉米间作红薯,主作物玉米先收,副作物红薯后收;

    玉米套种大豆,大豆根瘤菌可为玉米提供氮肥,而玉米分泌的无氮酸类则是大豆根瘤菌所喜欢的基质;

    玉米、高梁套种红薯,玉米、高梁耐旱,红薯耐阴;

    间种玉米的棉田,棉苗上的落卵量平均减少60%;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乾隆曾在北方推广新作物,然而无论是玉米土豆还是红薯,其出现都没有动摇小麦、小米、高粱这三者地位。(官府征粮不可能要红薯。地里种啥地主说了不算,官府有规定。)

    尤其谷子这种东西,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来最要紧的一种作物。

    从隋唐到宋元时期,华北地区的粮食作物整体呈现出“小米为主”,“麦作崛起”的趋势。即主要作物为小米,而麦子虽然大幅度崛起,但尚且无法占据主导地位。尽管到南宋初期,小麦在产量上已经能够与小米相抗衡,但在种植区域上仍然不如小米广泛。

    不但人离不开谷子,连牲畜也离不开。别的谷类,只吃果粒,此则除根以外,都为人畜的食品饲料。不但秸秆作饲料,就是小米碾出之糠皮,也是猪鸡等最好的食料。

    明代北方小麦种植大大提升,无论是面积还是种植区域,都已经有了能够挑战小米传统主粮地位的能力。

    其中一个原因是小麦经济价值高,尤其施行“一条鞭法”,老农们不得不种麦子换钱。但你要让他们自己选,当然还是更喜欢小米、高粱等,有产量也能顶饱,更比小麦好伺候。

    宋应星说:“燕、秦、豫、齐、鲁诸道,丞民粒食,小麦居半”。

    想想都知道不可能。那现象大概是相对于城市里的富裕居民而言。

    明清两代,华北地区农民主要食用的还是小米、豆类和各种杂粮。

    甚至直到未来的几百年后,胶东根据地建立的仍然是“小米本位制”金融体系,一直沿用到解放。同时整个华北、西北差不多都是采用“小米代薪”、“小米代金”体系。可见小米地位。

    玉米、红薯、土豆没流行,还有个重要原因——别指望它们在明代能亩产上千,跟品种、育种有关。你也别拿后世甜滋滋的红薯跟明代红薯比,两者差远了。

    南方气候好,同样一亩地,人家种个占城稻收益不比红薯大?而且伺候红薯并不省事,用块茎发芽,然后扦插、起垄、收储等等都很麻烦。

    至于北方,哪怕后世陕北南泥湾三五九旅大开荒,种植的玉米红薯土豆也不多,占比只超过水稻一些。

    抿国时期的玉米产量也就一百斤左右,甚至比不上小麦。

    至于红薯,产量高些,但它水分大,营养价值低,折合干粮二百斤左右。它又比传统作物难储存难加工,要么在地窖里坏掉,要么晾晒时遇到阴雨天发霉……

    所以直到新中国前后,所谓美洲作物的种植面积大概只占百分之十左右,没啥地位。其中东北玉米还占了相当大比例。

    它们唯一的优势在于耐旱、耐贫瘠地。随便在山坡上开荒种一点,也不占用正经耕地。

    红薯等作物其实更大程度上是减弱了天灾对贫民的冲击,原本可能造成动乱的饥荒能够因为红薯而消弭——但平时做主粮是不行的。

    明末即将到来的北方各地连旱,正适合推广这些救荒物。

    另外,旱灾后容易起蝗灾,蚂蚱们号称过境之处寸草不生,但主要危害的飞蝗,却挑食,不怎么吃红薯土豆叶子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隔天,又有江南客来了。

    邢秀娘的消息传回老家,都知道她“发达”了,一群亲戚故旧扶老携幼前来“打秋风”。有三四十人。

    可她现在并没抖落起来,连个妾的身份都没,只是个小秘。何况邢秀娘被父母卖入青楼,跟家里的关系自然寡淡。

    她招待了这帮人,打算拿点钱让他们回去。

    李自成也出面跟他们吃了顿饭,然后结识了邢秀娘她妹。

    “姐夫,我有个问题想不通,兔子为什么不吃窝边草啊?”

    “大概是觉得太近不好下手吧。”

    “可草不这么想,谁吃不是吃,还不如让脸熟的吃。你说是吧,姐夫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李自成一琢磨,有道理啊!

    不过,暂时先忍忍。大统领没空享福。

    干脆把邢秀娘跟他们一起打发走。这帮人底细驳杂,也不好留在革命军。

    大统领天天起得比鸡早,睡得比狗晚,干得比驴多,倒是吃得比猪好,没工夫跟邢秀娘玩耍。应该把她派出去发挥些更大的作用。

    年后要去江南设钱庄;把张养默扔在那边放羊也不好;还有采买粮草、开店赚钱等等,都要自己人照应,邢秀娘过去正合适。

    这女人确实有些能力,把妇女营孩儿营打理的井然有序,制度建好后也不需要她了。

    冯起龙老婆挺漂亮,让她接手。

    高桂英办事也得力,调她给大统领当秘书。

    至于邢秀娘回去后会不会再次勾搭汉子,无所谓的事,能把差使办好就行。如果有叛变的迹象,让天地会干掉她。

    安排已定,老李抓紧时间跟秀儿办了两天事。

    两指宽的门,送牛奶的已经进去了,送鸡蛋的还在敲门。

    啪啪啪!

    管子鲍鱼之交两天,邢秀娘依依不舍离开了。

    眨眼就是十二月。

    革命军已经膨胀到一万五千余人,李自成又开始瞎折腾重编队伍。

    奉天倡义国民革命军暂编四个番号军——

    二十七军,代号51002部队。辖下仅有八十一营,营长刘宗敏,暂编四哨。他在吕梁山,没给骑兵。米脂的高一功也暂归他节制。

    三十八军,一一四营,营长李过,辖四哨。驻地历山,看守上党。同时李过继续统带新兵营。

    五十六军,一六八营,驻地中条山,刘芳亮辖两哨。

    五十七军,一七一营,驻地王屋山,袁宗第辖两哨。

    新番号、代号还没吓唬住朝廷,先把自己人弄了个五迷三道。反正大统领说啥就是啥吧。

    谷可成的骑兵拆分出两哨,本部不设独立番号,暂时归大统领节制。辛思忠一哨编制归入中军。

    李自成执掌的中军也不设番号,有三哨满编人马。另有教导营和火器营等。

    教导营只有三支小队,用于轮训士兵骨干,合格后派往各军充当甲长。

    火器营暂时只编了一哨。

    用枪以燧发滑膛为主——拉膛线太费劲,配刺刀,定装弹。

    炮有三种:91式步兵炮,仿拿破仑炮,实心炮弹为十斤,另有开花弹;81式步兵炮,仿92步兵炮,小专多能;71式是包打天下的迫击炮。(瞎几把乱编,不代表口径)

    三种炮都可以拆卸由马骡驮载行军,方便革命军“流窜”。

    后金鞑子甚至干过带上原料奔至战场,现场铸炮的事。李自成也可以学习。

    当前合格的枪手和炮手不足,所以都没外派,集中使用。刘宗敏等人只有些缴获的三眼铳、虎蹲炮和弗朗机等,先凑合一下。

    田见秀做为副舵主继续发展天地会,同时协助造就些参谋、政委。

    冯起龙勉强算是老营文官之首,杂活都归他管。

    狄遵制办了个进修学院,按大统领给的教材培养行政官吏。同时他也算沁水的隐形知县。

    张兴教是副知县;郭典是副校长。

    老狄同僚,强虏来的田嘉毂经过感化,总算愿意“投贼”了。李自成对他的忠心保持怀疑,没敢给要紧差事,安排去孩儿营教识字。

    赵胜仍然管后勤,李自成的亲戚仍然做他的副手。

    讲武堂也归他管。当然,所有学校的校长都是李自成挂名。

    讲武堂用于轮训军官,队长、哨长、营长等。内设步科、炮科、骑科等六七种。

    至于新投效的张道濬,最后给他定了个继续潜伏窦庄。

    随着蝴蝶翅膀扇动,李自成的先知先觉会越来越靠不住。张道濬可以利用人脉协助打探各路消息,以及拉拢相关人才。

    让他留在本地也方便监造火器;以团练名义发展赤卫队;榼山书院也要照应。

    张慎言不愿公然“从贼”,却自告奋勇出任书院山长;孙鼎相也强烈要求来着,没抢过张老汉;孙居相都想去,奈何他是偷跑回来的,躲在庙里不敢露面。

    榼山书院已经聚了三百余人。其中大多数是本地人,他们对榼山学说兴趣缺缺,糊弄着听两下,主要都是来蹭书看。

    图书馆藏书已有六千多卷,还在急速膨胀中。

    明代各地私人藏书家很多,绛州韩家兄弟就有上万册,还有藏书量达十万卷以上者为数不少。但是他们几乎不对外开放。

    榼山图书馆是头一份。

    能交起押金的可以带书回家看,没钱的办个证在馆里看。

    图书馆玻璃窗光线明亮,惊呆一众士人。

    加上暖融融的蜂窝煤炉子,无限供应茶水,免费的两餐黑馍馍、米汤,穷酸们一坐就是一整天。

    甚至还有人专门前来拉一泡屎,只为体验神奇的抽水马桶。

    书院还讲授四书五经等应试课程,大受欢迎。又不时邀请前科举人、进士来开讲座,听众们简直能把房子挤爆。

    受欢迎的还有大统领抄来的诗——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

    诗句挂在书院显眼处,郁郁不得志的腐儒们看了后逢人便唠叨,都快变成复读机了。

    书院还有所附属小学堂,所用教材跟革命军孩儿营的一样。

    凡是给革命军月均纳税额超过五两银子的,子弟读书免费,同时管住管穿管三餐饭。现在有三十多个学生,女娃只两个。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二十五岁……

    若其他穷孩子想来读书,不用交任何学杂费,但是相应的吃穿住、课本文具啥的不免费提供,需要收个成本价或者学生自备。

    这种孩子收了一百多个。

    里面真有几个穷的不像样,李自成看不下去也不好打破规矩。不然将来入学人数多了也是个负担,养不起。

    学校能做的只是找土豪化缘,求着他们资助几个穷学生。另外再设立奖学金制度,按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选几个三好学生,发放一定补助。

    穷孩子已经输在了起跑线,想出头可真要下苦功夫。

    传统读书是从蒙学经典“三百千”开始,再加个《千家诗》,对应四书五经,俗称启蒙小四书。

    “初入社学,八岁以下者,先读《三字经》以习见闻,读《百家姓》以便日用,读《千字文》以明义理。”

    除开这个外,民间还流行另一种识字课本。名为《杂字》。

    “杂字”编写目的主要为了满足社会底层百姓如农民、商人、士兵、伙计、学徒等的识字需要。

    其一般是选取生活常用字,分类编排成句,从三字句到十几字句不等。

    偶句押韵,读来朗朗上口,容易记诵,字数少则几百,多则上千。

    “杂字”通俗易懂,内容包含民俗民风、民性民情、吃穿住行、农业商业、文化娱乐等,突出注重实用性。

    不同地域有不同杂字,有北方杂字、南方杂字,有山西杂字、山东杂字、河南杂字、四川杂字、温州杂字等。

    不同行业也有不同杂字本子。

    山西商人多,“生子可作商,不羡七品空堂皇。”“有儿开商店,强如做知县。”

    十二三岁孩子进店当学徒,大铺子就开始教授“杂字”。流传广泛的有《山西杂字必读》及《俗言杂字》等。

    其内容包括了山西地域文化,民俗民风、民性民情、吃穿住行、生产活动、农业生产、商业特点、文化娱乐等,犹如百科全书。

    比如《杂言杂字抄本》,开篇先是介绍五代祖宗,人与人之间的称呼。分类除了飞禽走兽、宅舍修理材料、菜蔬、寺庙、执事、果品、树木、肉面、花草、颜色、饮馔五味等一般常见类别外,还有南京衣服类、珠宝玉器时花首饰类、杂货南果类、赁铺青家居类等类别。

    比如南京衣服类,列举了上百种衣服种类。学徒们要会认会写这些物货名称,为他们将来经商打下良好基础。再进一步学习记账、写信、写契约、开票据等必须的商业技能。

    某个杂字读本内容为:“人生世间,生意买卖,学会写帐,天平戥子,升合斗桶,明斤明两……”

    李自成的小学国文课本就参考了《杂字》,还有《声律启蒙》等,弄了个“人口手足,舌牙耳目”。

    当然少不了拼音。

    学制六年,此为义务教育阶段。

    学习科目有国文、算术、武术、音乐、绘画、自然、劳作。

    至于中学,因为没合格生源、没有师资、没有教材,暂不开设。

    所有学生毕业后包安排工作。他们是“从贼”后备军。



亲,点击进去,给个好评呗,分数越高更新越快,据说给香书小说打满分的最后都找到了漂亮的老婆哦!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s://wap.xbiqugu.info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